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黨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共分14章,從歷史方位、重要任務、工作主線、重要保障等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作了闡釋。自治區民委微信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讀本》內容,敬請關注。

推動民族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推動民族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是現代化的基礎,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
推動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支持民族地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各地區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融為一體。要推動民族地區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結合點、發力點,主動融入全國及本地區發展全局,主動對接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西部大開發等。圍繞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充分發揮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等機制作用,加強交流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有序承接適宜產業轉移,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培育發展商品和要素市場,更好融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改善營商環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發揮大中小微企業和多種所有制企業在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中的作用。擴大民族地區對外開放,支持內蒙古建設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廣西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高地、西藏建設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寧夏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推動民族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民族地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提升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民族醫藥、民族手工業、旅游業等特色產業,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針對農村短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提高城鎮化率,發展壯大北部灣城市群,培育發展呼包鄂榆、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加快發展區域中心城市,著力培育重要節點城市。構建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對民族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力度,推動能源資源類企業轉型升級,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整體布局,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構建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開展差別化的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保護好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本錢。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讀本》)